tp官网|有毒资产

作者: tp官网
2024-03-08 04:52:00

有毒资产_百度百科

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有毒资产播报讨论上传视频经济学术语有毒资产,是指有毒资产计划在市场情况良好的时候,资产面临的多方面的不良影响都被暂时掩盖了起来,而当危机降临的时候,潜在的所有因素就会积聚在一起爆发出来的暂时稳定资产。美国万亿买入的“毒资产”即是“遗留贷款和证券。行业分析师们表示,美国的银行系统大约有近2万亿美元有毒资产,其中主要是住房和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资产。中文名有毒资产外文名legacy assets领    域经济起源国家美国目录1有关背景2举措3应对计划4化解之道5局限性6剥离方法有关背景播报编辑在等待近一个月之久以后,美国金融救援计划中的“剥离毒资产”方案细则最终出炉。晚间,美国财政部宣布,将建立公私合作投资基金,出资750亿美元至1000亿美元资金购买市场上的5000亿美元甚至1万亿美元的不良资产。从计划框架公布之初被指“空洞、无细节”,加之政府行动迟缓,美国财长盖特纳饱受批评。因此,这次具体计划的公布能否给投资者带来惊喜备受关注。能否解决这次次贷危机中最核心的问题,也关乎美国经济能否走出危机恢复增长。美国财政部将利用政府与私人的资金,购买金融危机“有毒资产”,促进信贷市场恢复。美国财政部、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将联合为其提供资金支持。美国财政部将从通过的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资金中再次拿出750亿-1000亿美元资金。财政部和私人资本将成立一个“公共-私人投资项目”,用来收购“有毒贷款”和“有毒证券”。同时,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将为私人投资者提供担保,最高提供担保金为投资者所提供的资金或者股权的6倍。根据计划,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将对不良贷款资产进行组合拍卖,这些资产将由私人投资者控制和管理,但需接受其监管。受此消息影响,2009年3月23日日纽约股市开盘后,三大股指涨幅均超过3%。当天,亚太地区主要股市多数上涨。日本东京股市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上涨269.57点,收于8215.53点,涨幅为3.39%。“解决金融危机的惟一途径就是同私营机构合作,消除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问题资产。”盖特纳上周日在接受采访时坚定地表示,这是最好的办法了。但这一计划是否真的可行?金融救援计划又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举措播报编辑根据美国官方说法,银行的有毒资产应该被称之为“遗留资产”(legacy assets),正是它们的存在制约了整个借贷市场,拖住了美国经济的后腿。为了处理“有毒资产”,美国财政部的两项举措是:首先,计划扩大美联储的“定期资产抵押证券贷款机制”(TALF),支持投资者买入银行的“有毒资产”。TALF可向投资者提供贷款,并同意接受非流动性资产作为担保,使投资者能够获得购买汽车、房屋以及助学等方面的贷款。另外,政府还将通过援助基金设立一个公共-私有基金,用于支持私人投资者购买“有毒资产”。财政部将动用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资金,与私人投资者组成共同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将由私营投资公司管理,财政部担当合作投资者。在大多数情况下,私人投资者出1美元,财政部就出1美元。整个计划的核心投资将由问题资产救助计划提供750到1000万亿美元的资产,与之配套的是投资者的投资——美国政府希望这样的配套可以站到整个资本的5%或者以上。通过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美联储提供的杠杆作用,巨大的有毒资产将得到认购。美政府表示,它希望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及其他的长期投资者购买这些资产。应对计划播报编辑借复苏苗头大印钞票“近来,美国不惜动摇美元地位的系列举措,是看到了美国经济有了复苏的苗头,因此美国希望依托这个背景向市场大量注资,希望能成为刺激美国经济恢复的一剂强心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指出,美国市场近来频传捷报,一系列的利好数据刺激美国股市出现了一年来的首次连续两周上涨,如果在这种关键时刻继续出台更有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恢复则是非常有利的。上周,摩根大通、美国银行与花旗纷纷宣布前两个月盈利,美国股市出现戏剧性转机。此外,美国2月新屋开工数量剧增22%,也是8个月以来的首次回升。这次收购“毒资产”方案也是美国回购国债之后又一重大举措。黄卫平表示,这种向市场放量投入货币的举措也再次符合了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势必将加剧美元贬值幅度。金融救援计划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2009年3月23日上午公布了政府第二阶段金融救援计划的细节,政府和私人投资者将合作收购金融机构“有毒资产”,总额为5000亿至1万亿美元。市场反应积极,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应声而涨,花旗、美洲银行等金融类股票领涨。公共—私人投资项目财政部宣布设立“公共—私人投资项目”,政府最多可为此出资1000亿美元,与私人投资一起购买“有毒资产”。根据财政部提供的说明,政府和私人投资者将成立投资基金,通过联储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获得低价融资,以相互竞争的形式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组织的拍卖会上购买银行的不良资产,从而使这些资产的价格既高于其市场水平,又避免了政府过度支付的问题。比如银行要处置一笔1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投资基金最终以8400万美元竞标购买,私人投资者和财政部各出600万美元,其余7200万美元则由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提供担保。私人投资者的最初投入只相当于总成本的7%左右。如果投资基金投资成功,则政府和私人投资者按比例分成;若投资失败,私人投资者损失的只是其最初投入的本金。政府希望该计划的推出将帮助银行剥离资产负债表上的“有毒资产”,不再囤积现金,从而恢复信贷流动。私人投资者将负责这些投资基金的运作,并根据经济表现决定长期持有或卖出盈利。私人投资者计划中的私人投资者包括:对冲基金、私募基金、养老基金、总部设在美国的外国投资者等。与传统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同,它们在金融市场上被称为“影子银行系统”,但却拥有强大的能量,在金融危机之前,控制着美国金融市场上70%的信贷流动。市场反应市场反应积极,显示出华尔街对该计划的乐观情绪。但分析人士认为,该计划的成功取决于它吸引私人投资者的能力。尽管私人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很小,但在美国国际集团奖金事件之后,一些私人投资者可能还会犹豫观望,担心政府可能会事后修改计划的条款。化解之道播报编辑不久前,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强调,其领导下的联储当前第一要务是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而求增长并不在议题范围之内。另外,尽管奥巴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但这些救市措施,或说稳定人心的措施,并不会在短期内立竿见影。早复苏预期中“毒”对比前后官方及市场对复苏时机的预测,有很大不同。2009年1月,大部分分析师都期待市场最早将开始复苏。然而,随着银行问题日渐突出,预期下半年经济好转的声音,几乎已经消弭了。伯南克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金融环境较差,使得普通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作用不明显。似乎还进入了一种死循环:日渐糟糕的金融环境,使得市场信心加速下挫,企业资金缺口也不断加大,这又恶化着信用市场,反过来又给金融环境改善增加了难度。而问题真正化解之道,在于强有力的财政政策,这是纳税人不愿意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不过,即使政府使用了更有力的财政手段,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完全修复也需要数年时间,也就是金融市场恢复至少需要两到三年。如今,美国人的神经都系在了一些摇摇欲坠的大银行身上,需要获得足够融资。如果不行,美国政府则会被迫增加持股比例,即开始所谓的国有化进程。有毒资产处理方法这个过程中,政府如何帮助银行处理“有毒资产”极具争议。看来,政府帮助银行有三种方式:政府保险或担保甚至以贷款等方式注资,设立专门银行购买“有毒资产”,以及将银行国有化。第一种方式已被证明不可行。我们看到,即使政府能够并愿意拿出那么多资金为银行注资,但被注资银行并不会因此就放宽贷款条件。这对致力于扩大市场流动性和改善市场信贷环境的政府来说,无异于拿一大笔钱打水漂。因此,那么就只有设立专门银行购买“有毒资产”或干脆把银行国有化。前者在英国比较受欢迎。但这还只是银行清理“有毒资产”的开始,关键问题是银行资本是否充足,并能应付可能面临的损失。第二种方案还有一大难点:对有毒资产定价。一方面,政府不能以高价买入“有毒资产”,这相当于所有成本都转嫁到了纳税人头上;另一方面,政府如果出价过低,就不能达到有效解救银行的初衷,而面临更大的偿付困境。政府到底该如何救银行呢?一方面政府出于道德考量,另一方面政府担心多出一个天文数字的负债来,因此,最可能的情况就是第三种方案,将银行国有化,政府增加对银行的持股比例。最近美国政府披露的救市计划中,就包含一个规模为5000亿美元的政府和私人共同出资的合作基金,专门用来吸收银行部门的“有毒资产”,该计划还可能最大扩至1万亿美元。这样做的好处是,直接可将“有毒资产”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抹去,增加银行间的互信,帮助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恢复,从而带动整个市场流动性的恢复。然而,这可能只是眼下情形,未来银行被政府接管可能无法避免。英国政府将苏格兰皇家银行50亿英镑的优先股转为普通股后,持股比例达到了70%的绝对控股地位。相信,美国政府离这一天也不会太远。伯南克的反面信号“尽管前景晦暗,但大银行还没有到 ‘zombies’的地步。”伯南克在2月24日谈到当前银行困境时说。“zombies”是指一些古老部落信奉的蛇神或巫毒,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失去的10年”中,人们开始用“zombies”来形容日本银行,这一用法流行于当今。伯南克主动提到“zombies” 表明“有毒资产”的“黑洞”实在太大,还难以衡量,因此政府无法对症下药,对其定价就更天方夜谭了。因此,摆在监管层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国有化。伯南克宣称,“我们不再单纯给予这些银行资金支持让它们做想做的事,它们必须接受政府的指导,接受任何激烈的改变方式,最快找回盈利的感觉。”拒绝国有化,却行国有化之实。伯南克一口咬定国有化得不偿失,认为国有化有损公民权并会滋长不公正现象,但却承认银行需要更强有力的监管。部分分析师认为,联储以及政府对接管银行如此避讳,从侧面恰恰反映了上述压力。如果他们能像法国当年在对银行国有化那样,危机之后,银行再重新私有化,也未尝不是一个解决困境的办法。许多专家认为,国有化能够真正扭转当前市场的颓势。美国政府已经为主要银行注资数百亿美元,光是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两家,就通过购买非普通股形式注资900亿美元。康涅狄格大学法律学院银行与证券系的教授帕特丽夏·麦考伊指出:“其实当政府在买入股票时,国有化已经开始了。一旦情况超出控制范围,他们会实施更强硬的措施。在国有化模式中,联邦政府在确定银行无法自主生存时开始接管银行,银行被接管和破产是两种唯一的结果,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不过,银行在被接管之后,政府可以选择出售其不良贷款,也可以选择拆分银行并分别出售其业务。麦考伊强调,“当政府决定接管一个银行时,他们也不可能管理太久,应该会很快又交还到私人手中。政府还可以通过购入定向发行的股票,取得多数控股地位,类似英国政府持有苏格兰皇家银行70%的股份一样。”政府不会直接去管理公司,只不过是帮公司换一个管理团队而已。国有化的反应银行国有化,成了全球的焦点。股票市场、银行管理团队都产生强烈反应。因为国有化结果首先就是股票大幅贬值,然后引领金融股及其他相关板块集体跳水。所以,股市投资者并不希望银行实行国有化。而存款人并不受影响,因为有联邦存款保险作保障,银行分支机构也会照常运营。比较而言,企业借款人则会被严格限制。银行家协会认为,国有化会损害金融部门,使信贷环境更加恶化,还会降低公众信心。如果政府一味纠缠在是否国有化问题上,那么投资者只能冷眼旁观,对市场恢复同样没有好处。而美国银行则宣称,自己完全可以处理 “有毒资产”问题,并声明,对国有化的猜测并不了解该行。而高盛公司前银行家、新当选康州国会议员吉姆·海姆斯认为,政府插手银行事务已经刻不容缓。“无论我们喜欢与否,联邦政府都已经成了金融体系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在干预的同时,注意不要把政治因素带入这些机构的管理当中就好了。”局限性播报编辑资产定价仍存问题这一计划最大的看点是吸引私人投资者购买不良资产,但最终能否如盖特纳的心愿已经引来很大争议。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表示,“其中如何对这些‘不良资产’定价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这些资产早已不在市场上流通。价格定得太高,私人投资者未必愿意承担那么大的风险;而价格定得太低了,也就失去了政府救助的意义,造成纳税人资金的浪费。”张斌说,“对此,我并不是很乐观。价格的磨合将经历很长的过程,而市场并没有太多等待的耐心”。市场机制仍处休眠状态而张斌还有更不看好这一计划的原因。他表示:“这一计划根本不管用,它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这次即使能清理部分不良资产,但不能保障不再出现新的不良资产问题。因为,市场机制没有从根本上恢复,仍处在休眠状态”。美国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主要是指住房和商业用房抵押贷款、贷款关联证券、金融衍生品。有数据显示,仅抵押贷款价值估计就超过2万亿美元。“金融市场上的不良资产远不止这些,因为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非常冗繁,造成的债务关系也非常混乱,金融机构自身也没有弄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不良资产。”他认为,美国要想真正走出金融危机,就要让这些金融危机公开自己的账面亏损,使银行交易更加透明化;其次,要允许金融机构该合并的尽快合并,该破产的也应该让其破产。只有这样,美国金融市场才能建立正常的秩序,美国经济也才能最终走出危机。剥离方法播报编辑或许的确有美国人认为,作为财政部长并不需要太多的政治技巧。但随着银行危机不断攫住经济,而一场衰退又可能演变成萧条,盖特纳不得不站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已经连亘数日的美国银行有毒资产剥离计划最终出台。按照美国财政部的说法,这些资产应该被更恰当的称之为“遗留资产”。假如以恰当的方式对之进行处理,财政部对它们的剥离将会给纳税人带来收益。这牵扯到了盖特纳剥离这些资产的新方式。根据细则,美国财政部将采取措施(承担风险)“确保私人投资者参与进这个计划当中来”。而之所以要如此,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竞拍的方式给这些资产给出一个合适的价格。“这将借助市场的力量来避免政府给出过高的价格,”美国财政部的一位官员表示。而一旦这些资产价格回升,纳税人、私人投资者都将获得收益。“这种方法是一种折中,它既避免了渐进主义式的危险,也避免了让纳税人承担所有的风险。”美国财政部的声明说。的确有分析指出,这项新计划,将是一种阻止衰退继续侵蚀经济的有效方式。抛开这是不是一种新的方式不谈,抛开这些资产“是不是真的有价值”也不谈,短短四十天多天,盖特纳财长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确看不到太好效果的财政政策。虽然奥巴马依然在呼吁应该给予他更多的信心,“但是无效的政策和更加糟糕的实施使他表演了一场蹩脚的戏剧。在这次拯救银行的行动中,他的做法将会削弱奥巴马经济政策的合法性,使后者更加难以从国会获得足够的资金。”左翼杂志《新共和》已经在说。美国经济和盖特纳的时间都已经不多。“试错的成本并不仅仅是浪费了一次宝贵的机会,它还会使美国人丧失更多的宝贵时间。”“一切还没终局,但已是为时不远。”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萧条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这样悲观地评价说。因为他认为,这是一项“现金换垃圾的新计划”。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有毒资产 - MBA智库百科

有毒资产 - MBA智库百科

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10个条目

查看

条目讨论编辑 收藏

简体中文繁体中文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上传文件 特殊页面 可打印版

永久链接

有毒资产

用手机看条目

扫一扫,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有毒资产(Toxic assets)

目录

1 有毒资产概述

2 美联储的有毒资产化解之道

3 剥离有毒资产新方法[1]

4 参考文献

[编辑]有毒资产概述

  所谓有毒资产就是在市场情况良好的时候,资产面临的多方面的不良影响都被暂时掩盖了起来,而当危机降临的时候,潜在的所有因素就会积聚在一起爆发出来。这样的暂时稳定资产就叫做“有毒资产”。

[编辑]美联储的有毒资产化解之道

  不久前,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强调,其领导下的联储当前第一要务是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而求增长并不在今年议题范围之内。另外,尽管奥巴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但这些救市措施,或说稳定人心的措施,并不会在短期内立竿见影。

  早复苏预期中“毒”

  对比前后官方及市场对复苏时机的预测,有很大不同。2009年1月,大部分分析师都期待市场最早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复苏。然而,随着银行问题日渐突出,预期下半年经济好转的声音,几乎已经消弭了。

  伯南克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金融环境较差,使得普通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作用不明显。似乎还进入了一种死循环:日渐糟糕的金融环境,使得市场信心加速下挫,企业资金缺口也不断加大,这又恶化着信用市场,反过来又给金融环境改善增加了难度。

  而问题真正化解之道,在于强有力的财政政策,这是纳税人不愿意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不过,即使政府使用了更有力的财政手段,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完全修复也需要数年时间,也就是金融市场恢复至少需要两到三年。

  如今,美国人的神经都系在了一些摇摇欲坠的大银行身上,需要获得足够融资。如果不行,美国政府则会被迫增加持股比例,即开始所谓的国有化进程。

  有毒资产处理方法

  这个过程中,政府如何帮助银行处理“有毒资产”极具争议。目前看来,政府帮助银行有三种方式:政府保险或担保甚至以贷款等方式注资,设立专门银行购买“有毒资产”,以及将银行国有化。

  第一种方式现在已被证明不可行。我们看到,即使政府能够并愿意拿出那么多资金为银行注资,但被注资银行并不会因此就放宽贷款条件。这对致力于扩大市场流动性和改善市场信贷环境的政府来说,无异于拿一大笔钱打水漂。

  因此,那么就只有设立专门银行购买“有毒资产”或干脆把银行国有化。前者在英国比较受欢迎。但这还只是银行清理“有毒资产”的开始,关键问题是银行资本是否充足,并能应付可能面临的损失。

  第二种方案还有一大难点:对有毒资产定价。一方面,政府不能以高价买入“有毒资产”,这相当于所有成本都转嫁到了纳税人头上;另一方面,政府如果出价过低,就不能达到有效解救银行的初衷,而面临更大的偿付困境。

  政府到底该如何救银行呢?一方面政府出于道德考量,另一方面政府担心多出一个天文数字的负债来,因此,最可能的情况就是第三种方案,将银行国有化,政府增加对银行的持股比例。

  最近美国政府披露的救市计划中,就包含一个规模为5000亿美元的政府和私人共同出资的合作基金,专门用来吸收银行部门的“有毒资产”,该计划还可能最大扩至1万亿美元。这样做的好处是,直接可将“有毒资产”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抹去,增加银行间的互信,帮助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恢复,从而带动整个市场流动性的恢复。

  然而,这可能只是眼下情形,未来银行被政府接管可能无法避免。英国政府将苏格兰皇家银行50亿英镑的优先股转为普通股后,持股比例达到了70%的绝对控股地位。相信,美国政府离这一天也不会太远。

  伯南克的反面信号

  “尽管前景晦暗,但大银行还没有到 ‘zombies’的地步。”伯南克在2月24日谈到当前银行困境时说。“zombies”是指一些古老部落信奉的蛇神或巫毒,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 “失去的10年”中,人们开始用“zombies”来形容日本银行,这一用法流行于当今。

  伯南克主动提到“zombies” 表明“有毒资产”的“黑洞”实在太大,还难以衡量,因此政府无法对症下药,对其定价就更天方夜谭了。因此,摆在监管层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国有化。

  伯南克宣称,“我们不再单纯给予这些银行资金支持让它们做想做的事,它们必须接受政府的指导,接受任何激烈的改变方式,最快找回盈利的感觉。”

  拒绝国有化,却行国有化之实。伯南克一口咬定国有化得不偿失,认为国有化有损公民权并会滋长不公正现象,但却承认银行需要更强有力的监管。

  部分分析师认为,联储以及政府对接管银行如此避讳,从侧面恰恰反映了上述压力。如果他们能像法国当年在对银行国有化那样,危机之后,银行再重新私有化,也未尝不是一个解决困境的办法。

  许多专家认为,国有化能够真正扭转当前市场的颓势。美国政府已经为主要银行注资数百亿美元,光是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两家,就通过购买非普通股形式注资900亿美元。

  康涅狄格大学法律学院银行与证券系的教授帕特丽夏·麦考伊指出:“其实当政府在买入股票时,国有化已经开始了。一旦情况超出控制范围,他们会实施更强硬的措施。在国有化模式中,联邦政府在确定银行无法自主生存时开始接管银行,银行被接管和破产是两种唯一的结果,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不过,银行在被接管之后,政府可以选择出售其不良贷款,也可以选择拆分银行并分别出售其业务。麦考伊强调,“当政府决定接管一个银行时,他们也不可能管理太久,应该会很快又交还到私人手中。政府还可以通过购入定向发行的股票,取得多数控股地位,类似英国政府持有苏格兰皇家银行70%的股份一样。”政府不会直接去管理公司,只不过是帮公司换一个管理团队而已。

  国有化的反应

  银行国有化,成了全球的焦点。股票市场、银行管理团队都产生强烈反应。因为国有化结果首先就是股票大幅贬值,然后引领金融股及其他相关板块集体跳水。所以,股市投资者并不希望银行实行国有化。而存款人并不受影响,因为有联邦存款保险作保障,银行分支机构也会照常运营。比较而言,企业借款人则会被严格限制。

  银行家协会认为,国有化会损害金融部门,使信贷环境更加恶化,还会降低公众信心。如果政府一味纠缠在是否国有化问题上,那么投资者只能冷眼旁观,对市场恢复同样没有好处。而美国银行则宣称,自己完全可以处理 “有毒资产”问题,并声明,对国有化的猜测并不了解该行。

  而高盛公司前银行家、新当选康州国会议员吉姆·海姆斯认为,现在政府插手银行事务已经刻不容缓。“无论我们喜欢与否,联邦政府都已经成了金融体系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在干预的同时,注意不要把政治因素带入这些机构的管理当中就好了。”

[编辑]剥离有毒资产新方法[1]

  或许的确有美国人认为,作为财政部长并不需要太多的政治技巧。但随着银行危机不断攫住经济,而一场衰退又可能演变成萧条,盖特纳不得不站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23日,已经连亘数日的美国银行有毒资产剥离计划最终出台。按照美国财政部的说法,这些资产应该被更恰当的称之为“遗留资产”。假如以恰当的方式对之进行处理,财政部对它们的剥离将会给纳税人带来收益。

  这牵扯到了盖特纳剥离这些资产的新方式。根据细则,美国财政部将采取措施(承担风险)“确保私人投资者参与进这个计划当中来”。而之所以要如此,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竞拍的方式给这些资产给出一个合适的价格。“这将借助市场的力量来避免政府给出过高的价格,”美国财政部的一位官员表示。而一旦这些资产价格回升,纳税人、私人投资者都将获得收益。“现在的这种方法是一种折中,它既避免了渐进主义式的危险,也避免了让纳税人承担所有的风险。”美国财政部的声明说。的确有分析指出,这项新计划,将是一种阻止衰退继续侵蚀经济的有效方式。

  抛开这是不是一种新的方式不谈,抛开这些资产“是不是真的有价值”也不谈,短短四十天多天,盖特纳财长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现在的确看不到太好效果的财政政策。虽然奥巴马依然在呼吁应该给予他更多的信心,“但是无效的政策和更加糟糕的实施使他表演了一场蹩脚的戏剧。在这次拯救银行的行动中,他的做法将会削弱奥巴马经济政策的合法性,使后者更加难以从国会获得足够的资金。”左翼杂志《新共和》已经在说。

  美国经济和盖特纳的时间都已经不多。“试错的成本并不仅仅是浪费了一次宝贵的机会,它还会使美国人丧失更多的宝贵时间。”

  “一切还没终局,但已是为时不远。”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萧条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这样悲观的评价说。因为他认为,这是一项“现金换垃圾的新计划”。

  剥离细则

  美国银行的倒闭将在出借方和贷款者之间制造恐慌,这种出借方包括金融货币市场,保险公司以及外国政府。这还会伤害到直到目前所有的美国政策的可信度。美国政府已经为银行总计达到2100亿美元的新近债务提供担保,而它还有总计2400亿美元的其他与银行直接有关的资产。

  根据美国官方说法,银行的有毒资产应该被称之为“遗留资产”(legacy assets),正是它们的存在制约了整个借贷市场,拖住了美国经济的后腿。

  为了处理“有毒资产”,美国财政部的两项举措是:首先,计划扩大美联储的“定期资产抵押证券贷款机制”(TALF),支持投资者买入银行的“有毒资产”。 TALF可向投资者提供贷款,并同意接受非流动性资产作为担保,使投资者能够获得购买汽车、房屋以及助学等方面的贷款。

  另外,政府还将通过援助基金设立一个公共-私有基金,用于支持私人投资者购买“有毒资产”。财政部将动用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资金,与私人投资者组成共同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将由私营投资公司管理,财政部担当合作投资者。在大多数情况下,私人投资者出1美元,财政部就出1美元。

  整个计划的核心投资将由问题资产救助计划提供750到1000万亿美元的资产,与之配套的是投资者的投资——美国政府希望这样的配套可以站到整个资本的 5%或者以上。通过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美联储提供的杠杆作用,巨大的有毒资产将得到认购。美政府表示,它希望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及其他的长期投资者购买这些资产。

  美国财政部提供了该计划具体实施的例子:一个由问题住房抵押贷款打包资产池的票面价格在拍卖之前为100美元。私人投资者将进行出价,举例来说,最高的出价者出价为84美元,那么这个资产池将被买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将为这个购买价格提供总计72美元的担保贷款。美国财政部将给剩下的12美元提供一半即6 美元的投资,这些钱来自这笔总计为7000亿美元的拯救计划。而私人投资者将掏出剩下的6美元。

  只需要付出很小的风险,但是假如这些资产的价格一旦回升,私人投资者将会获得可观的回报,而政府也将获得回报。在最坏的可能性发生的条件之下,绝大多数的风险也将由政府来承担。当然,这样的假定也是建立在拍卖将会引导出真实的竞价情形之上的。

  美国财政部表示。因为他们能够更好的分析资产的细节,能够给它们一个更加合理的价格。这能够让政府不必掺和给资产定价的事情。 “对于纳税人金钱最大的浪费就是政府花了太多的钱”,一个官员称。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也在上周末不断的向潜在的投资者们表示,他们在投资获得分红的时候,将不会遭受AIG正在遭遇的压力批判和公众的反对。此前私人投资对获得收益曾经因为AIG的分红丑闻引起了担心。盖特纳23日明确表示,不会在私人投资上给予分红的限制。

  疑惑重重

  “总是需要更多的一点时间却验证我们的计划是正确的。当然,肯定这中间伴随着批评的声音”,上周五,奥巴马在接受采访时说,“为什么花掉了这么长的时间?你已经执政40天了,你还没有解决这场大萧条之后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啊。”

  在近日一次于白宫进行的采访中,奥巴马承认,假如他的政府计划采用联邦资金去解决有毒资产问题的话,他需要获得来自华尔街投资者的支持。

  而巴克莱资本的蒂姆欧邦德表示,将银行的债务资产全部出售“真的是一点依据都没有”。针对目前市场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形势,一种可能的方式是为所有的银行债务提供担保,而不是新的其他招数。

  有分析指出,有毒资产剥离计划能够得以实施的真正条件是:这些资产真的是有价值的。假如不是——很多怀疑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那么盖特纳的计划也许只不过是将纳税人的钱再次输送给了私人投资者和大银行。而这将再次动摇奥巴计划的有效性。

  这项计划的最大障碍是这些有毒资产许多已不再交易,这意味着很难给它们定价。

  直接参加这项计划发布会的高管们说,计划中并没有解决最核心的问题,那就是私人投资者不大可能花冤枉钱购买有毒资产,而银行也不大可能贱卖这些资产。美国政府则希望他们的补贴能迫使投资者愿意冒险花更多的钱来购买这些资产。

  即使银行真的被迫以过低的价格出售了资产的话,它们可能又会需要从财政部获得新的纾困资金。

  克鲁格曼分析说,盖特纳的做法只能是一条单行线:假如资产的价格上升了,投资者会获得利润。假如资产的价格下跌,投资者们却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所以这并不是真正的让市场来发挥作用。这只是一种间接的、矫饰的资助购买有毒资产的方式。

  “这个计划的最大问题是:它可能不会有效果。是的,有毒资产在某种程度上也许的确是被价值低估了。但事实是,这场游戏的主管们曾经拿着他们银行的资产打了这样的一个赌:没有房地产泡沫,对于空前的房地产债务保持信心并没有问题。他们失掉了自己的赌局。没有任何一种金融‘哄骗’计划——包括盖特纳的这项计划 ——能够改变这样的事实。”

  你也许会说,为什么不试验一下这个计划,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一个答案是,时间已经不等人了——每浪费一个月,就有60万的工作机会要丧失。

  无论如何,更重要的是奥巴马先生正在浪费他所获得的人们对他的信仰。假如这项计划失败了——这几乎是木已成舟的事情——很可能他就不会再有机会说服国会再次给予更多的资金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毫无疑问,政府这样做将冒着风险,”盖特纳说,“唯一的问题是如何将事情做到最好。”

  该计划的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复兴大计,盖特纳推广这项计划也将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至少已经有两名共和党参议员要求盖特纳主动辞职。上周日阿拉巴马州参议员Richard C. Shelby在接受采访时便表示:“假如他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话,我认为他坚持不了多久了。”

  不管如何看待盖特纳的新政策,已经工作了三个月的盖特纳的确已经遭受了来自各方的质疑。“人们总是会从他们的工作中学到新的东西。但是这意味这奥巴马必须再次确定,他的财政部长已经开始从经验中开始学习——而这种学习速度还得是很快才成。”《新共和》杂志说。

  奥巴马应该吸取的教训,也许还应该包含这样的一个例子:大萧条的年代中,罗斯福总统最初的经济计划中包含了一系列的构思并不完美的计划——包括设立一个国家振兴委员会——而联邦高等法院也宣称了他的这些做法的不合法性。但是罗斯福计划的迅速而又决定性的减小增强了人们的信心,也使得他可以在这些问题上说了算:究竟什么是有效的,而什么不是。

  美国财政部定义的新计划的基础性原则:

  首先,通过由政府筹集资金,包括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以及美联储,以及私人进行投资,“一种可靠的购买力将被创造出来,这使得纳税人的资金将得到充分的利用。”美国财政部在情况说明书中表示。

  其次,保护纳税人免遭风险。美国财政部表示,“私人投资者将面临糟糕局势时损失投资的风险,而纳税人则将分享利润回报。” “通过强调私人投资者将会承担风险,美国财政部看起来像是在不断的向一般纳税人提供这样的一种保证,他们将不会独自承担另外一万亿美元的负担。”《纽约时报》在报道中这样表示。

  第三,采用竞争性的拍卖手段来帮助给这些资产制定合理的价格。“为了避免政府可能会给出过高价格的可能性,私人投资者彼此之间进行竞争将给资产一个合理的价位。”

[编辑]参考文献

↑ 焦建.盖特纳:剥离有毒资产新方法,经济观察网

来自"https://wiki.mbalib.com/wiki/%E6%9C%89%E6%AF%92%E8%B5%84%E4%BA%A7"

打开MBA智库App, 阅读完整内容

打开App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温馨提示

复制该内容请前往MBA智库App

立即前往App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或投诉举报。

本条目相关文档

 美国有毒资产处理计划的前景分析 6页 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101页 (资产管理)资产之固定资产 29页 基于资产链的资产定价 35页 资产定价与“资产流失” 5页 (资产管理)一章资产 29页 {财务资产管理}资产 83页 资产成本与资产结构 26页 资产组合与资产定价 40页 常见的有毒植物 32页 更多相关文档

本条目相关课程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Vulture,Zfj3000,鲈鱼,Yixi,KAER,连晓雾,jane409,Gaoshan2013,林巧玲,寒曦. 页面分类: 金融术语

评论(共0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有毒资产"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首页

文档

百科

课堂

商学院

资讯

知识点

国际MBA

商城

企业服务

问答

首页

专题

管理

营销

经济

金融

人力资源

咨询

财务

品牌

证券

物流

贸易

商学院

法律

人物

分类索引

 

百科VIP

百科VIP会员权益

无广告阅读

免验证复制

开通/续费百科VIP

登录

消息

昵称未设置

百科VIP

未开通

收藏夹

账号安全中心

我的页面

我的贡献

我的讨论页

我的设置

退出登录

打开APP

导航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编辑实验

使用帮助

创建条目

随便看看

本周推荐

最多推荐

生产线包装印刷宗庆后消费经济纪梵希第一性原理智能卡批发食品软预算约束

奶头乐理论蘑菇管理定律猴子管理法则情绪ABC理论垃圾人定律100个最流行的管理词汇破窗效应INFPSWOT分析模型21天效应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此页面最后修订:15:15,2015年8月21日.

智库首页 -

百科首页 -

关于百科 -

客户端 -

人才招聘 -

广告合作 -

权利通知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2024 MBAli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

意见反馈

问题分类

类型

反馈内容

添加图片(选填)0/9

联系方式

取消

提交

提交成功

反馈结果请前往 MBA智库App 查看 (我的 > 帮助与反馈 > 我的反馈)

知道了

有毒资产 | Investor's wiki

有毒资产 | Investor's wiki

Investor's wiki

Search

Search

zh

中文

en

Englishde

Deutschit

Italianofr

Françaisru

Русскийes

Españolzh

中文hi

हिन्दीar

العربيةpt

Portuguêsms

Bahasa Melayuko

한국어tr

Türkçeja

日本語nl

Nederlandspl

Polskino

Norsksv

Svenskais

Íslenskafi

Suomi

Navigation

Home

Glossary

投资股票债券隐蔽性个人理财Fundamental Analysis技术分析贸易银行业税收

Disclaimer

Terms of Use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Navigation

Home

Glossary

投资股票债券隐蔽性个人理财Fundamental Analysis技术分析贸易银行业税收

Disclaimer

Terms of Use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有毒资产

投资另类投资

什么是有毒资产?

有毒资产是难以或��能以任何价格出售的投资,因为对它们的需求已�崩溃。没有愿�购买有毒资产的买家,因为它们被广泛认为是一�有��的赔钱方�。

有毒资产一�是在 2008 年金��机期间创造的,用��述抵押贷款支��券�债务抵押债券(CDO) 和信用�约�期 (CDS) 市场的崩溃。这些资产中有大�存在���金�机�的账簿上。当它们�得无法出售时,有毒资产就对拥有它们的银行和机�的�付能力��了真正的��。

了解有毒资产

有毒资产最�被称为问题资产。 2008年的金��机产生了一个更形象的��。那时,�国一些最大的金�机��拥大�毫无价值的资产,这一点�得清晰起�。事�上,它们正在以许多人认为��能的速度贬值。

这�对下行�险的�估�能部分是缺�想象力,但由�评级公�缺�严谨性而加剧了这�情况。

资产如何�得有毒

有毒资产�以通过一个例��最好地�述。约翰买了一栋房�,并通过银行 A 以 5% 的利��得了 400,000 �元的抵押贷款。通过被称为�券化的过程,银行 A 将贷款��抵押贷款支�的�券,并将其出售给银行 B。银行 B �在拥有创收资产:约翰支付的 5% 抵押贷款利�。约翰继续支付他的抵押贷款,因为房价在上涨,而他的抵押贷款正在缩�。他正在建立�以在未��个日期利用的股�。�个人都赢了。

然�房价开始下跌。事���,约翰借的钱超出了他的承�能力,而房�的价值��他所欠的。约翰拖欠他的抵押贷款。银行 B ��收到它有��得的付款。房��以�本��。 B 银行的抵押贷款支��券已�为有毒资产。

2008 年的金��机�以说是由��估了下行�险以�评级公�缺�严谨性造�的。

将其扩大数百万�,您就会了解抵押贷款崩溃的故事。

处�有毒资产

没有关�如何处�有毒资产的��手册,但有一个有效策略的例�。

在 2008 年金��机之�,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TARP) 是�国政府的解决方案。它创建了一个法律��和政府�助的最�买家,将这些资产�金�机�的账簿中剔除,并�许它们止血。

�加上��储为�系统注入资金而采�的行动,�能使全�����陷入全���而�是严�衰退。

2013 年 12 月,财政部结�了 TARP,政府得出结论,其计划为纳�人赚�了超过 110 亿�元。 TARP 收�的资金总�为 4,417 亿�元,而投资为 4,264 亿�元。

政府还声称防止�国汽车业倒闭并挽救超过一百万个工作岗�,帮助稳定银行并��个人和�业的信贷�用性。

�想�有毒资产?

一些专业投资者专门积累有毒资产。他们�信这些资产的价值远��其基本�所��的水平。

这些所谓的秃鹫投资者希望在�惧消退并且此类资产的市场�归时�利。

## 强调

有毒资产在 2008 年金��机期间因抵押贷款支��券市场��房地产泡沫而破裂而得�。

所谓的秃鹫资本家�际上是在寻找�能被�估的有毒资产,并试图让它们��盈利。

有毒资产是由�市场崩溃而�得毫无价值的投资。

Stock Insights | iOS & Android

Investing ideas and signals aggregator

Disclaimer

Terms of Use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September 16, 2023, 20

名词解释:有毒资产 - 知乎

名词解释:有毒资产 - 知乎首发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释义)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名词解释:有毒资产知乎用户hI47tz​有毒资产(yǒu dú zī chǎn)名词解释:是指在市场情况良好的时候,资产面临的多方面的不良影响都被暂时掩盖了起来,而当危机降临的时候,潜在的所有因素就会积聚在一起爆发出来。这样的暂时稳定资产就叫做“有毒资产”。发布于 2021-03-17 10:14名词解释金融会计​赞同 2​​添加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释义)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名

37亿元“有毒资产”如何被包装成优良资产_腾讯新闻

37亿元“有毒资产”如何被包装成优良资产_腾讯新闻

37亿元“有毒资产”如何被包装成优良资产

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商讨案件办理

37亿余元资产拟注入上市公司,消息一出,该公司股价连续多个交易日涨停。一起曾在资本市场备受瞩目的重组大案,一只曾让投资人青睐的重组概念股,却是犯罪分子精心打造的骗局,导致股价“过山车”式波动,让众多股民损失数百万元,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今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依法从严打击证券犯罪典型案例,浙江省杭州市检察机关办理的这起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案入选。近日,办案检察官向记者讲述了此案的来龙去脉,由此也彻底揭开了这起“忽悠式”重组案背后的证券财务造假犯罪真相。

借壳上市

重组资产泡沫破灭

1973年出生在四川广元的郭某军,户籍所在地为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郭某军早年一直在医药销售行业工作,2007年3月,他来到杭州创业,成立了浙江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实业投资、餐饮管理、物业管理和办公设备批发、零售等。2010年,郭某军又创办了浙江九某网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某集团),主营业务为后勤托管服务,郭某军也被称为“后勤托管理念的创新者和实践者”,他还因此当选“2010年浙江年度经济人物”。

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和知名度的提升,作为九某集团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的郭某军开始活跃于资本市场。2015年初,郭某军准备“借壳上市”,进一步扩张公司业务,提高行业占有率。同年5月,在某证券中介机构的介绍下,九某集团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鞍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某股份,系上市公司)开始接触重组事宜,并达成意向,预备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的方式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此前半个月,股价一直在低位横盘的鞍某股份因筹划重大事项已停牌。

同年11月14日,鞍某股份复牌,并公布重组方案:九某集团计划作价37亿余元置入上市公司。受此利好刺激,在公司复牌后的17个交易日内,在同期大盘走势低迷的情况下,鞍某股份股价却连续多个交易日涨停,12月18日,更是冲上了87.79元的历史高位,涨幅逾200%,投资者蜂拥而入。不料,此后该股的走势却令投资者大跌眼镜。

2016年5月19日,鞍某股份资产重组的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受理。然而短短八天后,中国证监会就对鞍某股份下发《调查通知书》,称因鞍某股份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决定对其立案调查。一时间,鞍某股份股价暴跌70%,九某集团与鞍某股份的“重组大戏”就此收锣。

原来,证监会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九某集团存在虚增收入、虚构银行存款等违法行为,九某集团及鞍某股份的信息披露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

2017年4月21日,中国证监会作出对九某集团罚款60万元、对郭某军等3人分别罚款3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郭某军作出市场禁入决定,同时对鞍某股份等其他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此后,部分投资者向法院起诉鞍某股份,提出民事索赔要求。

同年11月16日,因涉嫌犯罪,中国证监会向公安部移送相关犯罪线索。此后,公安部将此案交由浙江省公安机关办理。2019年12月9日,杭州市公安局以九某集团、郭某军等人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向杭州市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引导侦查

全面把握证据体系

“本案涉及非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信息的刑事处理,类型新颖、事实复杂,又没有先例可供参照。虽然刑法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明确了此类案件的构成要件和追诉标准,但是在法律适用、证据标准等具体问题上,仍然缺乏可参考的案例样本。”初次接触此类型的案件,杭州市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张海峰和他的办案团队都感到十分棘手。

为了准确理解案情,拿到案件材料后,检察官第一时间与公安机关承办人员联系,详细了解案件侦办情况。

九某集团为什么要虚增业务收入及资产?在把握案情后,办案检察官决定把审查方向聚焦在九某集团的违法目的、虚增资产的手段、资金流转情况以及鞍某股份与九某集团重大资产重组情况、信息披露情况、相关投资人起诉九某集团的民事判决情况等问题上。“只有搞清楚行为人的目的和行为方式,才能明白其基本的行为逻辑,从而更好地指控犯罪。”办案检察官对记者说。

然而,公安机关移送的207册卷宗材料、35张电子数据光盘,其中大量的审计数字及会计术语,给办案检察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为了跨越这道门槛,办案检察官查阅大量相关司法解释及论文材料,恶补财会专业知识,并积极与证监会深圳专员办保持沟通,针对涉案的大量专业术语理解、行政处罚认定事实以及证据转化等问题进行深度交流。

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先后多次与公安机关召开专题会议研讨案件的细节和侦查重点,积极引导案件侦查。经过补充侦查,公安机关进一步收集了针对九某集团虚增净资产情况的专项审计报告、相关发票及会计凭证、会计师事务所的补充说明等证据,从专业角度证实九某集团通过财务造假方式来虚增资产的事实。

那么,九某集团究竟是通过何种手段将所谓的37亿元“有毒资产”溢价包装成价值优良资产的?

原来,2013年至2015年期间,为实现“借壳上市”等目的,九某集团实际控制人郭某军及其妻子杜某芳、总裁宋某生以及财务副总监王某等人,组织单位工作人员,通过与他人签订虚假业务合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利用资金循环虚构银行交易流水、改变业务收入性质等多种方式,虚增服务费收入2.6亿余元,虚增2015年贸易收入57万余元。九某集团涉嫌虚增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营业收入金额,分别占公开披露的当期营业收入的6.93%、27.65%、38.49%。

由于虚增业绩导致集团的应收账款太多,为掩饰3亿元虚假资金缺口、美化财务数据,九某集团通过外部借款购买理财产品或定期存单,于借款当日或次日通过将理财产品或定期存单为借款方关联公司质押担保,并通过承兑汇票贴现的方式将资金归还借款方,从而在账面形成并维持3亿元银行存款的假象。

九某集团在与鞍某股份重大资产重组过程中,向鞍某股份提供了含有上述虚假信息的财务报表,鞍某股份于2016年4月23日公开披露了重组对象九某集团含有虚假内容的2013年至2015年的主要财务数据。

在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证监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九某集团有组织地进行大规模财务造假、虚构银行资金流水、向上市公司提供有虚假记载信息的层层欺诈包装一一被揭露出来。

精准定性

非上市公司信披造假

九某集团并非上市公司,其是否属于“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其行为是否构成刑法第161条规定的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查清案件事实后,此案的关键问题又摆在了检察官面前。

为了弄清楚这一点,办案检察官仔细研究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条款。“我们发现,虽然当时施行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但是已经通过后续条款明确义务和责任的方式将重大资产重组的交易对方纳入了信息披露义务人中。”办案检察官介绍,作为重大资产重组的交易对方,如果提供虚假信息,则要按照“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的情况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因此,虽然九某集团不是上市公司,但是作为与上市公司鞍某股份进行重大资产置换的交易对方,属于“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

很显然,九某集团向社会公众提供了虚假的以及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未按照规定披露。而在九某集团的造假行为被揭露后,鞍某股份股价大幅异常波动,造成鞍某股份投资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212.27万元。

与此同时,根据审计,九某集团虚增或者虚减资产达到当期披露的资产总额的62.63%以上;未按照规定披露的重大事项所涉及的数额是其实际净资产的3.35倍,毫无疑问已经达到够罪标准,构成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至此,该案的来龙去脉得以查清,相关法律适用难题也得到了破解。

“非上市公司有组织地进行大规模财务造假、虚增公司业务收入及现金资产,并向上市公司提供有虚假记载的信息,既扰乱了正常的交易秩序,损害资本市场的诚信基础,也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触犯了法律的底线。”办案检察官表示。

罚当其罪

精准追究“关键少数”

“虽然九某集团的行为构成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但是并不应以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追究其责任。”对于检察机关最终的追诉对象是郭某军等自然人而非九某集团,办案检察官向记者作了说明。

由于上市公司等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所涉利益群体多元,为避免中小股东利益遭受双重损害,刑法规定对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只追究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不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在办理此案过程中,办案检察官参考了最高检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余蒂妮等人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案(检例第66号)》,该案例的指导意见指出,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不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

“同时,要做到准确追责,该案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明确直接负责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人员分工。”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

为避免仅凭供述进行主观归罪,检察官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对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的综合评判上。“郭某军的妻子杜某芳曾辩称自己没有实际参与公司经营,对财务造假不知情,但是调取的书证显示,在集团付款审批流程中分管领导审批一栏明确写明杜某芳为分管领导,结合杜某芳与郭某军的关系,以及其账户被用于转账的事实,加上同案犯的指证及相关经办人的证言,能够证明其对财务造假知情并积极参与的事实。”办案检察官说。

“郭某军多次召集九某集团及各地子公司高管,给每个人下达指标,让他们寻找客户配合公司通过虚增业绩资金走账等方式,达到公司的业务目标值,并指使杜某芳、王某等人使用九某集团以及关联方资金为业绩造假调拨资金、提供资金支持。”检察官介绍,作为公司的实际拍板决策人,郭某军负责财务造假的决策和组织,为了达到上市目的,他强制要求公司员工不论采取何种手段都要完成集团布置的业绩指标。

在郭某军的指示下,宋某生具体实施虚增业务行为;杜某芳负责安排、调拨九某集团及关联方资金,并利用其个人银行卡为九某集团过账、伪造业务回款提供便利;王某为虚增业务提供财务支持,并在账面上造假配合上市。

九某集团犯罪嫌疑人的组织分工明晰后,检察官对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及受单位领导指派或奉命而参与实施一定犯罪行为的人员进行了区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量刑建议。

2020年6月19日,检察机关以郭某军、宋某生、杜某芳、王某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提起公诉。

2021年1月15日,杭州市拱墅区法院经审理后依法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郭某军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判处宋某生、杜某芳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5万元;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2万元。一审判决后,四名被告人均未上诉。

“该案是检察机关与证监部门、公安机关、审判机关协作配合,积极落实证券案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对接’的有力探索。检察机关充分认识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危害性,通过依法惩治此类违规披露行为,强化证券期货类案件中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的刑事责任追究,‘零容忍’打击财务造假犯罪,引导相关市场主体提高证券合规的意识和能力,规范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保护‘绝大多数’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坚决维护资本市场正常有序健康发展。”张海峰深有感触地说。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范跃红 王欣雨 华夏浩)

有毒资产 -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有毒资产 -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求闻百科(中文版)

搜索

切换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条目特殊页面上传文件

协作

茶馆布告板完善工作

帮助

方针规则帮助手册字词转换

切换菜单

未登录

创建账号 登录

切换个人菜单

有毒资产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变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中国大陆简体中國香港繁體中國澳門繁體马来西亚简体新加坡简体中國臺灣繁體

更多语言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页面 讨论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可打印版 固定链接 页面信息 引用本页

更多操作

有毒资产(英语:toxic asset)是指价格已大幅下降,且市场运作已不正常的金融资产。这些资产不能以持有人满意的价格出售。[1]由于资产可抵销负债且常被用来加杠杆,这样的价格下跌对持有人而言可能非常危险。该词在2007年–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期间流行开来,有毒资产在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有毒资产市场停止运作时,被称为“冻结(frozen)”。一些有毒资产的市场在2007年冻结了,这一问题在2008年下半年变得更加严重。多种因素导致了有毒资产市场的冻结。资产的价格对经济状况非常敏感,而经济状况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得资产难以估价。银行和其他主要金融机构不愿以大幅降低的价格出售资产,因为低价将迫使它们大幅减少其账面资产,至少在账面上令其资不抵债。

有毒资产也婉称为不良资产或问题资产(troubled assets)。

目录

1 起源

2 市场冻结

3 盖特纳试图纾困

4 资产种类

5 相关术语

6 参见

7 参考文献

8 外部链接

起源

该术语至少在2006年就有零星使用,可能由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创始人安吉罗·莫兹罗创造或推广,他在2006年春季的电子邮件中使用“有毒(toxic)”一词来描述某些抵押产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中记载如下:[2]

“[100%贷款价值比的次级抵押贷款是]现有的最危险的产品,没有比这有毒的了……”(2006年3月28日)

关于Countrywide的80/20次级贷款:

“在我从事业务的年头里,我从未见过更加有毒的产品。它不仅从属于第一(抵押贷款),而且第一(抵押贷款)是次贷。此外,FICO评分在600以下、500以下,有些是400以下。随着地产价格的下降,产品会越来越糟。”(2006年4月17日)

市场冻结

当一种商品的供需相等时,买卖双方就可以匹配,即“市场出清”。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出清是通过价格调整来实现的——如果需求超过供给,则价格上调;如果供给超过需求,则价格下调。由此,均衡在买卖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达到,并且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自由市场中),该情景能够发生。

在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期间,这一情境并未在许多类型的金融资产上发生,因此有人认为“市场崩溃了”。

该现象也可以解释为,价格没有下调——价格过高而供应过多,或者需求过低,或者未能达到均衡价格——卖方出售时想要的价格高于买家购买时想给的价格。

危机之前,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已在复杂的金融资产中投入了大量资金,例如债务担保证券和信用违约交换。这些资产的价值对经济因素非常敏感,例如房价、违约率和金融市场流动性。危机前,这些资产的价值是根据当时的经济数据估算的。

当人们明白情况不能永远维持下去时,这些资产能产生多少收入就不再明朗,因此资产价格也无从知晓。由于资产通常对经济状况非常敏感,因此即使经济状况中较小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导致资产价格的较大不确定性,这使得市场上的买卖双方很难就价格达成一致。

此外,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机构不愿接受这些资产的价格降低,因为低价格将迫使它们重新计算其资产的总价值,且如果损失足够大,将会使它们总价值为负。几家银行在2008年秋被迫接受收购或合并,因为它们被认为已陷入这种困境。根据现行市场价格对总资产进行的重新评估称为按市值计价。僵尸银行一词被引入,用来描述若将其资产重估到现实水平就会破产的银行。[3]有毒资产通过增加银行资产的差异,可以使其中健康者变成“僵尸”。潜在的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将提供很少的优质贷款。这就是债务积压问题。[4]另外,拥有有毒资产的潜在资不抵债的银行将寻求高风险的投机性贷款,以将风险转移至其储户和其他债权人。[5]

此外,一方面拥有有毒资产的资不抵债的银行不愿接受其有毒资产价格跳水,另一方面潜在的买家不愿支付接近贷款面值的价格。由于潜在的买卖双方无法就价格达成一致,市场陷入冻结,交易停止。在某些情况下,冻结会持续几个月。

盖特纳试图纾困

2009年3月23日,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F·盖特纳宣布成立公私合作投资计划(Public-Private Investment Partnership,PPIP),从银行购买有毒资产。公告当天,美国主要股市指数上涨,其中银行股领涨,涨幅超过6%。[6]PPIP有两个主要计划。遗留贷款计划(Legacy Loans Program)试图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购买住宅贷款。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提供无追索权贷款担保,最高可达传统贷款购买价格的85%。私营部门资产管理人和美国财政部将提供剩余资产。第二个项目称为遗留证券计划(Legacy Securities Program),它购买最初被评为AAA的住宅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以及被评为AAA的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和资产抵押债券(ABS)。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资金将由来自美国财政部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资金、私人投资者以及美联储定期资产借贷工具(TALF)的贷款平均分担。公私投资伙伴关系的初始规模预计为5,000亿美元。[7]经济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曼对这项计划持非常批评的态度,认为无追索权贷款会导致隐性补贴,而资产管理者、银行股东和债权人将为这些补贴买单。银行分析师梅里迪斯·惠特尼(Meridith Whitney)认为,银行不会以公平市价出售不良资产,因为它们不愿进行资产减记。[8]清除有毒资产也将减少银行股票价格的向上波动。由于股票是公司资产的看涨期权,这种波动性损失将损害困境中的银行的股价。因此,这些银行只会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出售有毒资产。[9]

但是,该论点忽略了通过立法或法规同时调整银行负债的可能性,时任FDIC主席Sheila Bair就于2009年9月提出了240亿美元的这种计划[10],该计划原本可以保护股东利益,而不致于产生天量管理奖金。Bair的计划并未得到施行。由于商业破产申请的数量继续增加,负反馈的压力表明有毒资产仍待解决。[11]

资产种类

加拿大ABCP(asset-backed credit paper,资产支持信用票据)市场是市场冻结的一个案例。[12]术语“有毒资产”通常与金融工具相关,例如CDO(债务担保证券,通过转售部分抵押贷款产生的资产)、CDS(信用违约掉期)和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尤其是评级较低的部分(但该术语并无确切的定义)。

相关术语

在金融危机开始之前,“有毒垃圾(toxic waste)”一词用于描述次贷市场中评级最低者。[13]罗伯特·吉布斯则提出了“遗留资产(legacy assets)”这一委婉说法,这也是对有毒资产进行重新品牌化的尝试。 [14]

有毒证券是次贷危机发生后用于金融商品的名称,这类金融商品难以确定是资产还是负债。根据乔治·索罗斯的说法,“有毒证券不是同质的”。[15]一个例子是信用违约掉期,该产品使持有人能定期收取小额付款,但如果发生指定事件,则持有人必须支付大笔款项。John Gapper描述了一种这样的工具,即“尾部风险”互换:

……结构性融资为银行等产生了更大的承担“尾部风险”的概率。这是一种类似于保险的交易策略:一个机构签发掉期合约或期权,向其提供定期付款,以换取让对方承担违约风险。这种产品在大多数情况下能产生收益,但有时却是灾难性的。[16]

收取支付款项现金流的权利被视为一项资产。支付的义务记为负债。在信用违约掉期中,支付进出的数量和金额都存在不确定的风险。

预期现金流量的净值可参考模型来计算,但是计算需要对指定事件发生的概率有一定的置信度,而这种概率可能是无法保证的。RSM McGladrey的董事Lawrence Levine说:“人们对这些证券的公允价值无疑有可能存在分歧。”[17]

参见

垃圾债券(高收益债券)

次贷危机

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房屋净值保护

参考文献

↑ Toxic Assets. Investing Answers. investinganswers.com. [2017-12-07]. 

↑ Mozilo knew hazardous waste when he saw it. Los Angeles Times. 2009-06-04 [2020-04-13]. 

↑ Krugman, Paul. All the President's zombies. New York Times. 2009-02-23.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 Debt Overhang and Bank Bailouts. SSRN.com. 2009-02-02. SSRN 1336288 . 

↑ Common (Stock) Sense about Risk-Shifting and Bank Bailouts. SSRN.com. 2009-12-29. SSRN 1321666 . 

↑ Andrews, Edmund L.; Dash, Eric. U.S. Expands Plan to Buy Banks' Troubled Assets. New York Times. 2009-03-24.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 FACT SHEET PUBLIC-PRIVATE INVESTMENT PROGRAM (PDF). U.S. Treasury. 2009-03-23 [2009-03-26]. 

↑ Meredith Whitney: A Bad Bank Won't Save Banks. businessinsider.com. 2009-01-29 [2009-03-27]. 

↑ Linus Wilson. The Put Problem with Buying Toxic Assets. SSRN.com. 2009-02-14. SSRN 1343625 . 

↑ "FDIC chief in tune with Democrats" November 18, 2008 Los Angeles Times

↑ John Tozzi. Business Bankruptcies Revisited. BusinessWeek. 2009-10-26 [2020-04-13]. 

↑ Canadian ABCP restructuring FAQ. CBC News. 2008-08-18 [2009-03-22]. 

↑ Toxic waste in the sub-prime market. Counter Punch. [2009-03-22]. 

↑ TGeithner rebrands toxic assets as "legacy loans". The Washington Times. [2009-10-06]. 

↑ Recapitalise the banking system. FT.com. [2020-04-13]. 

↑ King’s men must put themselves together again. FT.com. [2020-04-13]. 

↑ Plan could be complex to executes. FT.com. [2020-04-13]. 

外部链接

This American Life: Toxie (5 November 2010), episode 418, retrieved 13 February 2011.

取自“https://www.qiuwenbaike.cn/index.php?title=有毒资产&oldid=6582737”

分类:​2006年新词资产美国住房泡沫隐藏分类:​含有访问日期但无网址的引用的页面含有英语的条目

此页面最后编辑于2023年9月14日 (星期四) 15:45。

除另有声明的部分外,本网站的文字内容采用CC BY-SA 4.0授权,且可能适用附加条款;详见本网站的版权声明。

访问本网站,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本网站,均代表您已仔细阅读并同意遵守本网站用户协议、个人信息保护方针及其他各项法律方针的规定。

求闻®、求闻百科®、共笔全书®、“绿竹”图标等文字、图形、图文组合,均是本网站运营者或其关联实体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个人信息保护方针

关于本站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用户协议

共同纲领

投诉举报

状态监测

开源声明

苏ICP备2022013164号

苏公网安备32021302000963号

《经济观察报》:(陈汉文)“有毒”资产肆虐 命门在内部控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闻网

《经济观察报》:(陈汉文)“有毒”资产肆虐 命门在内部控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闻网

高级检索

旧版入口

投稿系统

综合新闻

新闻头条

两办快讯

校园建设

图片天地

贸大视界

其他新闻

新闻快讯

党建工作

理论学习

党建工作

学生工作

安全保卫

文化建设

教学科研

教学工作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人才强校

国际交流

学术讲堂

贸大讲堂

讲座论坛

学术预告

专题栏目

惠园人物

深度报道

校友动态

媒体贸大

贸大拾忆

原创征文

摄影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经济观察报》:(陈汉文)“有毒”资产肆虐 命门在内部控制

发布时间: 2018年04月16日

编辑: 经济观察报

[编者] 本报延请了中国在内部控制领域的学术权威陈汉文教授,设立专栏“底层设计”,对这些问题逐一抽丝剥茧,深入入微分析,期待最终能一个系统、完整的认知,并给出良好的解决方案,以资各个方面参考。

近十年来,中国已经制定了一套看上去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标准,并持续完善之。但是,从近期金融及地方政府等领域发生的丑闻来看,中国诸多领域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仍然任重道远。

美国于21世纪初的企业造假丑闻,引出了萨班斯法案,也带来了一次全球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革新。那么在中国呢,面对前述诸多乱现的发生,我们应作何解?

本报延请了中国在内部控制领域的学术权威陈汉文教授,设立专栏“底层设计”,对这些问题逐一抽丝剥茧,深入入微分析,期待最终能一个系统、完整的认知,并给出良好的解决方案,以资各个方面参考。陈汉文教授长期致力于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是中国内部控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在我们看来,改革和创新要有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但也要重视“底层设计”的具体安排。而内部控制就是底层设计之魂之核,是社会、经济、政治等所有领域良好治理、高效运行的底盘和根基。

【底层设计】“有毒”资产肆虐 命门在内部控制

陈汉文

(来源:《经济观察报》2018-04-16)

作为资本运作的高级形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最主要方式。近年来,A股并购重组持续高涨,数量多、范围广、金额大,而且日趋国际化,在帮助上市公司提升巩固竞争力、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A股并购重组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与风险,部分案例引发广泛关注,甚至造成负面影响,影响了并购重组功能与优势的充分发挥。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本市场必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需要持续推进。并购重组扬长避短,离不开外部监管扶优限劣保驾护航,更需要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强基固本,从源头上防范并购重组乱象,有效防御“有毒”资产。

 

一、并购重组遭遇“有毒”资产,上市公司内控缺陷难辞其咎

2017年4月,证监会查处了一起涉嫌以虚增收入、虚构银行资产为手段,企图将有毒资产装入上市公司的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案。从证监会网站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到,2013年至2015年间,九好集团(浙江九好办公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九好网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虚增服务费收入约2.6亿元,虚构银行存款3亿元。九好集团为了实现在A股借壳上市,将自身包装成价值37.1亿元的“优良”资产,与鞍重股份(鞍山重型矿山机器股份有限公司,SZ.002667)里应外合进行欺诈式重组。

无独有偶,在证监会2016年查处的首例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造假案中,广西康华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康华农业)为实现上市目的,长期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性财务造假,与浙江步森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步森股份)在重大资产重组过程中,披露的财务数据存在恶意造假和虚假记载,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各期财务报告虚增资产均超过2亿元,最高达5亿元;2011年至2013年,各期财务报告虚增营业收入均超过1.4亿元,最高达2.3亿元。

2017年12月27日,新日恒力(宁夏新日恒力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SH.600165)发布公告,称对其2015年购进的博雅干细胞(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失去实际控制。新日恒力2015年收购博雅干细胞,交易双方签订有业绩补偿协议,博雅干细胞2015年与2016年均未完成业绩承诺,但对方未按前期承诺履行业绩补偿及股份回购义务。由于上市公司和博雅干细胞之间存在借款纠纷等问题,新日恒力无法对博雅干细胞并购重组业绩承诺的完成情况进行审计。

当并购重组遭遇“有毒”资产,尤其是上市公司与重组方内外联手,将普通资产甚至是劣质资产包装成优质资产并要求高额溢价,极具欺骗性,会严重妨碍资本市场健康稳定运行。面对并购重组乱象,我们在呼唤监管强力出击、重拳惩治乱象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相关上市公司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为何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当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乱象难绝,会计处理滑向准则底线、突破准则底线甚至是恶意造假行为呈现回升趋势。如何建立有效运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如何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防御“有毒”资产进入上市公司?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背景与概念框架

为了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进行深入研究,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美国会计协会)等4个协会于1985年创建了Treadway委员会(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1987年,基于Treadway委员会的建议,成立了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COSO委员会。5年后,COSO委员会发布“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受到安然、世通、施乐、默克制药等一系列大公司的会计丑闻的震动,美国政府于2002年出台了影响深远的SOX法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法案提出明确要求,所有在美上市公司都必须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且明确规定,企业经理层有责任建设、运行和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SOX法案加大了处罚力度,明确规定通过虚假内控与财务信息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最高可判处入狱25年,对犯有欺诈罪的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分别可达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故意破坏或捏造文件以阻止、妨碍或影响联邦调查的行为将视为严重犯罪,将处以罚款或判处入狱20年,或予以并罚。

为了促进我国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规范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审计执业行为,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8年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的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对自身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每年定期披露年度自评报告。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基础上,五部委于2010年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随着国内外证券监管机构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规范,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控制也很快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研究热点。大量学者通过理论和实证方法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企业的潜在风险,还可以减少内幕交易行为的发生,提高企业的对外投资效率。我国有学者以A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并购重组后整合能力越强,并购重组绩效也越好。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一方面有助于优化并购重组的目标选择,避免目标选择不当所引发的风险暴露与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并购重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使并购方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标的资产的财务状况,还有助于减少企业的内部利益冲突和意见分歧,强化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以及上下级之间的信息反馈。

 

三、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乱象与内部控制缺陷问题分析

 1、内部控制缺陷与并购重组“诟病”

历史数据显示,企业的大多数并购重组并没有创造价值,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并购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分析发现,前文所述“忽悠式”重组和“有毒式”重组案例中,相关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至少存在如下几方面缺陷。一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影响了董事会的治理效力,导致董事会的约束与监督功能缺失。二是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过程中,缺少有效的风险监控和评估体系。具体表现为,在实施并购重组前没有对标的资产进行实地调查,对其所在行业缺乏充分认识;在实施并购重组过程中没有对相关风险进行客观全面评估,最终导致上市公司对并购重组标的真实价值、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做出误判。三是信息沟通不畅、披露不及时,决策层没有及时、准确的获得关于并购标的的一手信息,导致其决策失误。

2、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存问题分析

近日,皇台酒业成品酒库亏、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保千里预亏且无法确定数额等一系列事件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从某些侧面反映出当前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亟待改善。联系“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6):制定、分析与评价”等系列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当前A股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评价质量、报告披露的规范性、缺陷认定及整改、内控审计以及内控信息披露监管规则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面,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没有揭示公司自身真实的内部控制建设、运行及缺陷情况;在内部控制审计方面,审计报告千篇一律,信息含量较低;中小板上市公司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没有统一的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监管规则(当前《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与《关于引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的通知》等多套规则并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以及《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等多套标准混用)。

3、理论研究存在分歧,实务认识存在误区

当前,西方学术界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属性和概念范畴,仍然没有走出概念丛林,缺乏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并广为接受的企业内部控制定义。关于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属性,曾先后出现过内部控制管理工具论、方法和措施论、制度论、控制系统论、管理过程论、管理活动组成部分论等多种看法。而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则先后发展出内部牵制、内部会计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部控制过程、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等多种观点。

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认识,也存在诸多分歧。既有学者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是一种经济控制系统或者一项经济机制或制度,也有学者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种特殊职能或一种工具或一个过程,还有学者将企业内部控制等同于企业风险管理。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很多上市公司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有的公司高管甚至误以为企业内部控制就是一堆堆手册、文件和制度,或者片面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等,部分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完全没有概念。

 四、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与政策建议

 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防范错误和舞弊、在并购重组中抵御“有毒”资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提升并购重组绩效的重要保障。鉴于当前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实情,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首先需要在内部控制概念上正本清源,走出内部控制概念丛林,拓宽内控体系建设范围;其次需要强化内部控制法制建设,提升信息披露重视程度;第三,需要梳理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整合内控信披监管标准;第四需要强化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的内控监督责任,完善内控缺陷披露机制。

1、内部控制正本清源,走出概念丛林,拓宽内控体系范围。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企业内部控制是由董、监、高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健全有效运行的内部控制,应该能够合理保证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自身发展战略。企业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时,应当5条基本原则,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也应当包括5个基本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除了关注自身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上市公司还应重视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督促其建立完善适应自身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合理保证集团整体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2、强化内部控制法制建设,提升内部控制重视程度。

 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都已将内部控制上升为法律,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尚处于部门规章层面。为了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内控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监管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的法制建设,并借鉴美国SOX法案,将内部控制建设提升到法律层面,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缺失、内部控制缺陷隐瞒、内部控制有效性虚假披露的相关上市公司和人员的威慑效力和处罚力度,提升相关各方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自我评价、外部审计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督和问责力度,提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时的审慎程度。

3、梳理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整合内控信披监管标准。

目前,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自我评价、以及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时,遵循的标准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内控自评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格式参差不齐。基于此,监管机构需要尽快统一监管标准,明确层级体系,修订和规范审计信息披露要求,细化标准,统一审计意见类型。在上市公司日常监管中,强化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运行有效性的监管关注。

4、强化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的内控监督责任,完善内控缺陷披露机制。

作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的内部审计和强有力的审计委员会监督,可以在较高程度上保障上市公司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当前,A股上市公司在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所暴露出来的系列问题,比如注重制度建设、疏于切实执行等,与内部审计不到位、审计委员会监督不严有很大关系。所以,需要明确并强化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监管职责。作为衡量和反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内部控制缺陷相关信息的披露模糊会影响或者干扰投资者、监管机构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判断。所以,极有必要持续完善和强化内控缺陷信息披露机制,从而提高上市公司内控缺陷披露质量。

(陈汉文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惠园特聘教授,邢立全系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研究员。陈汉文教授长期致力于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是内部控制领域权威教材的编写者,是中国内部控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附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C14ROlb3zhtPP7q_jRk2JQ

其他采访报道:

经济观察网:防范下一轮做空浪潮 亟需构筑内控防线

http://m.eeo.com.cn/2018/0310/324238.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上一篇:北京卫视:贸大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活动 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观

下一篇:人民网:(屠新泉)模式之争的说辞难以掩盖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最新新闻

亮点纷呈 成绩显著:21位基层党组织书记集体述职

《国际商报》:(陈昊)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

《人民日报》(海外版):(赵永升) 欧盟推新计划要强化投资审查,专家:将对中欧多领域造成负面影响

新华社(法文):(赵永升) Vers une coopération trilatérale : la coopération sino-française dans les énergies nouvelles aux yeux d'un professeur de finances

《环球时报》:(赵永升) “爱尔兰希望成为中企进入欧盟的门户”

媒体贸大

媒体贸大《国际商报》:(陈昊)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助力...

媒体贸大《人民日报》(海外版):(赵永升) 欧盟推新计划...

媒体贸大新华社(法文):(赵永升) Vers une coopération...

媒体贸大《环球时报》:(赵永升) “爱尔兰希望成为中企进...

媒体贸大《第一财经日报》:(赵永升) 来自电池材料制造商...

媒体贸大《证券日报》:(吕越)“新三样”出口突破万亿元...

媒体贸大《第一财经日报》:(赵永升) 构成歧视!法国补贴...

媒体贸大《浙江日报》:(赵永升) 建交一甲子,中法合作的...

学校主页

关于我们

工作机构

联系我们

表格下载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

证监会亮剑重组乱象 重拳出击有毒资产污染资本市场_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证监会亮剑重组乱象 重拳出击有毒资产污染资本市场_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

English

移动端|

微博|

微信|

无障碍

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

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发挥合力

首页

机构概况

新闻发布

政务信息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统计信息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发布>证监会要闻

证监会亮剑重组乱象 重拳出击有毒资产污染资本市场

日期:2017-03-10     来源:证监会

 

 

 

分享到:

QQ空间

豆瓣网

【字号:

小】

  近日,证监会组织专门执法力量查办了一起涉嫌以虚增收入、虚构银行资产为手段,企图将有毒资产装进上市公司的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案。由于稽查执法力量的及时介入,此单“忽悠式”重组被遏止在信息披露违法阶段,没有最终得逞,有效避免了有毒资产流入A股市场。

  经查,浙江九好办公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现更名为九好网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好集团)通过各种手段虚增2013-2015年服务费收入2.6亿余元,虚增2015年贸易收入57万余元,虚构银行存款3亿元。为掩饰资金缺口,借款购买理财产品或定期存单,并立即为借款方关联公司质押担保。九好集团通过上述种种恶劣手段,将自己包装成价值37.1亿元的“优良”资产,与鞍山重型矿山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重股份)联手进行“忽悠式”重组,以期达到借壳上市之目的。九好集团及鞍重股份的信息披露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

  上述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涉案金额巨大、手段极其恶劣,违法情节特别严重。证监会已经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拟对九好集团、鞍重股份及主要责任人员在《证券法》规定的范围内顶格处罚,对本案违法主体罚款合计439万元;同时对九好集团造假行为主要责任人员郭丛军、宋荣生、陈恒文等人拟采取终身市场禁入以及5-10年不等的证券市场禁入。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进行处罚。发现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同时,对于本案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行为深挖严查,发现违法坚决予以查处。

  证监会将全方位、全链条地加强对重大重组的监管,既要充分发挥重大重组对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功能,又要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持续稳健发展。

链接:

中国政府网

行业相关网站

中国投资者网

中国资本市场标准网

政府网站年度报表

主办单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版权所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网站识别码:bm56000001 京ICP备 05035542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80号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归档数据

主办单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版权所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趣话金融:有毒资产

趣话金融:有毒资产

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English 中文网 漫画网 爱新闻iNews 翻译论坛

中国网站品牌栏目(频道)

首页

天天读报

每日精选

每日播报

视频

阅读天地

双语新闻

新闻选读

图片新闻

美文欣赏

休闲阅读

词海拾贝

新闻热词

流行新语

分类词汇

新词新译

精彩视听

新闻播报

影视精讲

演讲集萃

金曲欣赏

影视沙龙

译通四海

专栏作家

专家点评

翻译经验

翻译活动

翻译论坛

翻译服务

留学八方

出国留学

来华留学

留学专栏

留学英伦

英国大视野

英语教学

听力训练营

口语练习团

商务英语

职场英语

MBA英语

BBC英语教学

剑桥在线英语

合作专区

BBC英语教学

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

英语学习

剑桥在线英语

翻吧

当前位置: Language Tips> 合作专区> 英语学习专栏

趣话金融:有毒资产

Toxic Debts & Toxic Assets

[ 2010-12-24 13:34]

 

 

字号

[大]

[中]

[小]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Get Flash Player

By Taiping Chang

Background:

In the financial marketplace, new buzzwords have been popping in recent years all over the media, including in TV talk shows and newspaper articles. Two phrases in particular, “toxic debts” and “toxic assets,” have received a lot of attention in the financial world. Both terms were originated in the US and first appeared as early as in 2006. Toxic debts and assets refer to non-performing assets or non-performing loans. In other words, the assets or loans do not yield or generate income for the lender, and people who received the loan do not have the means to repay the loan. These assets were once valuable but later lost this value or became completely worthless becaus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Because these assets are no longer valuable, they became “toxic” to the bank. Toxic debts and assets corrode the bank’s inherent value and, comprise its ability to make loans to consumers. If such a vicious cycle were to continue, the bank eventually would not be able to survive. How could this ever happ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om: How could toxic debts or assets ever happen in America?

Tina: Toxic debts or assets occur for many reasons. I am sure you know that toxic assets are acquired or purchased at prices that do not actually reflect the real value of the properties.

Tom: So, in other words, the properties were sold undervalued? How could this happen?

Tina: Yes, let me give you an example: Mike bought a house two years ago. The house was worth $160,000 when he purchased it. He paid $10,000 as down payment, and he got a loan from ABC bank for $150,000. The house is collateral.

Tom: What kind of interest does he have to pay?

Tina: For a 30 year loan, the average interest rate was 5% at that time.

Tom: When you say “the house is collateral,” does it mean that before Mike pays off the loan, the bank actually owns the house?

Tina: Exactly. The bank owns the house because it owns the “mortgage paper.”

Tom: So, mortgage paper itself is an asset?

Tina: That’s right. Now if Mike defaults his loan, the bank can legally take back the house.

Tom: You mean if Mike lost his job, he can no longer make his monthly payment to his bank?

Tina: Yes. Let’s say, a year later, Mike was to get laid off. He would no longer have monthly income to pay for his mortgage. Also, the value of the house was greatly reduced from $160,000 to $100,000 because of housing market crash. Mike would still owe the bank almost $150,000.

Tom: How come? Wasn’t he paying for his mortgage during that year?

Tina: Well, for a 30 year mortgage, the monthly payments for the first few years are mainly applied towards the interest and very little goes to the principle.

Tom: Is that so? I didn’t realize that.

Tina: If you study your monthly mortgage statement, you should be able to figure this out. As said, the “mortgage paper” itself is an asset, and the bank can sell the paper to another bank or financial institute if the bank wishes.

Tom: Why would the bank want to sell the “mortgage paper” to another bank?

Tina: If the bank needs cash immediately, the bank can bundle up a bunch of mortgage papers and sell them to other banks. It is a quick way to raise money.

Tom: But who wants to buy undervalued properties? Why would someone pay for an asset that guarantees you will lose money?

Tina: That’s exactly what the problem is. If the bank could not sell the mortgage papers to raise cash, the mortgage papers become illiquid.

Tom: So illiquid mortgage papers become “toxic assets” to the bank?

Tina: Exactly. If housing prices continue to drop, the mortgage becomes even more toxic.

Tom: Are toxic assets related to “toxic” debts?

Tina: No question about it. Toxic debts refer to debts that have a lower chance or no chance of being repaid with interest. In other words, the debt is toxic to the bank or institute that will receive the payments.

Tom: What are the most common toxic debts nowadays?

Tina: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toxic debts. Among them, mortgage deb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om: Toxic debt has now become such a common household word; I’ve been hearing about terrible things associate with toxic debts.

Tina: No kidding. Toxic debts include items that have suddenly lost their value and become worthless and sometimes refer to items that are simply too difficult to estimate the worth of them and thus, become worthless.

Tom: I guess the eruption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oxic debts and assets in the US. How do we avoid another financial crisis from happening again?

Tina: Stop being greedy. Michael Douglas said in his famous movie Wall Street that “Greed, for lack of a better word, is good.” I think, however, greed is a bad thing.

Tom: The role that Michael Douglas played in the movie is a portrait of a typical Wall Street ruthless tycoon. I agree with you, greed is evil—greedy people can do evil things.

Tina: I could not agree with you more!

(Edited by Samuel Peterson & Jeanne Knechtges Peterson)

Vocabulary

toxic debts & toxic assets 有毒的债务和资产,关于详细内容请看本篇的解释

buzzword 行话,术语,这类词语通常没有特殊的意义,只是用来吓唬听不懂行话的外行人

pop in 〈口〉突然出现

non-performing assets 不良资产,即不会赚钱或生利的资产

non-performing loans 不良贷款,这类的贷款不是倒账就是逾期不还

yield 带来(利益等)

corrode 侵蚀,腐蚀

inherent value 内在价值,固有值

comprise 包括,包含

vicious cycle 恶性循环

acquire 并购

undervalued 估价过低的,低估的

down payment 定金,首期付款,通常指分期付款的第一笔定金

collateral (以房屋、房契作为)担保的,抵押的

mortgage paper 抵押契据,抵押单,这里指“房屋抵押契据”

default 违约,不履行债务,拖欠

get laid off 被解职,解雇

housing market crash 房屋市场崩溃,房市大跌

principle 这里指的是房屋贷款的“本金”

bundle up 文中指把许多房屋抵押契据“捆绑起来”一起出售

illiquid (资产等)不能立刻兑换成现金的,非流动(资金)的

eruption 突然发生,爆发

ruthless tycoon 无情无义的(金融或企业界)巨头

(来源:英语学习杂志)

 

分享按钮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XXX(署名)”的原创作品,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英语点津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和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31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英语点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本网所发布的歌曲、电影片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精华推荐

Clean Bandit: Rather Be

《冰雪奇缘》主题曲:Let It Go

格莱美年度歌曲:Royals

U2: Ordinary Love

Robbie Williams: Go Gentle

 

关注和订阅

Time 100 人物专题

海外看中国

本文相关阅读

锱铢必较

避险基金

“捐赠宣言”:慈善的复杂

巴宝莉——风衣的艺术

海鲜饭——西班牙快餐美食

月亮破了,爸爸能补

本栏目最新推荐

致十六岁的自己,青涩而自恋的岁月(音频)

青春校园玛丽莎:西雅图之行(音频)

鲁滨逊式的另类假期

童话,仅仅是个开始

酷人酷事:婚纱女王Vera Wang

真正的珍珠项链

人气排行

48小时

一周

一月

视频

专题  Focus

双语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热词

万圣节专题

翻吧推荐

But the genie is out of the bottle.

sit sb down

give my right arm

hitch one's wagon to a star

翻译服务

中国日报网翻译工作室

我们提供:媒体、文化、财经法律等专业领域的中英互译服务

电话:010-84883468

邮件:translate@chinadaily.com.cn

留学资讯

罗马美国大学首期暑期声乐学院开始招生

有关广州澳大利亚签证申请中心信息

设立新的奖项表彰在亚洲的澳大利亚艺术家

中国吸引来自亚洲各地的华裔学生

2020年中国将成为海外留学亚洲最大目的地国

 

About Chinadaily.com.cn|About Language Tips|Advertise on Site|Publications|Legal Adviser|Contact Us|Job Offer

Copyright by china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None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or public use.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内容,版权属中国日报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欢迎愿意与本网站合作的单位或个人与我们联系。

电话:8610-84883569

传真:8610-84883500

Email: language@chinadaily.com.cn

 

有毒资产出清是如何继续演义的?|资产|债务置换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有毒资产出清是如何继续演义的?|资产|债务置换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新浪财经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专栏首页

 

个人中心

意见领袖

观点专题

股市维稳

亚投行来了

中国制造的困局

15年首次降准

2015人民币去哪

热点专题回顾

热评中国

海外来风

投资理财

股票基金美股理财港股银行保险期货黄金外汇

管理

中国经济50人

作者库

有毒资产出清是如何继续演义的?

2016年02月05日10:15    作者:王剑  (0)+1 我有话说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王剑

  高额地方债置换推进,当局降低购房首付比例。2月2日的这两则新闻的背后,依旧是有毒资产出清的逻辑。

  继续演义

  2014年12月,当时我供职于光大证券,发布了2015年银行业年度投资策略《有毒资产演义》。

  本篇笔记没有新投资观点,只是延续该报告的逻辑,解释下2月2日出来的两个新闻:

  (1)有媒体引用相关人士的测算,2016年地方债置换金额高达5万亿元,供给压力较大(原文《地方债供给洪峰或来袭,年内发行规模将超5万亿》,记者王姣);

  (2)央行、银监会通知有条件地调低个人购房首付比例。

  这两个新闻,其实也算不上大新闻,因为纵观2015年全年,地方债置换在按部就班推进,支持购房的政策也出了几次。但,有毒资产出清不是一两年的事,这不,我们来欣赏演义的继续。

   有毒资产债务危局

  有毒资产并没有准确定义,这里我们用来指代那些偿付压力巨大,但暂时还没有发生大规模违约的债权资产。具体到我们银行业,主要有两类,一是房地产开发贷款,二是地方政府债务。

  钱还不上,难免会有违约,零星违约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比如中小企业贷款已经如此。但如果出现大面积违约,则会形成债务危机。再如果因此危及银行业经营,则会形成金融危机,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政策提前干预,底线是不出现大面积违约。

  但债务还不起了,又不能大面积违约,解决办法无非是:

  (1)减免:既然还不起,又不能要你的命,就暂时先不逼你,用展期、重组、减免等其他办法(当然也有约束条款),让企业先存续经营,未来慢慢还。

  (2)代偿:找其他人替你还上。

  所谓的有毒资产演义,本质上就是想方设法动上述的脑筋。平台贷的方法,就是由省级政府出面代偿(置换为省债);房开贷的办法,就是促进房地产销售(去库存),把楼盘变现,从而还上债务。

   两种未来现金流

  对债权资产的投资人(比如银行)来说,他们肯定希望债务本息可以按期偿付。偿付需要未来现金流,现实中,现金流可分为两种:

  (1)债务人未来变卖资产来偿还债务;

  (2)债务人有赚钱能力,未来会有持续现金流,用来偿还债务。

  比如,我是一个负债累累的摄影师,我可以变卖器材设备还债,也可以通过辛勤地拍摄作品,赚稿费还债。

  当然,这种划分是粗略,会有中间状态。比如房地产开发公司,未来要通过卖房子来偿还债务,现金流情况完全取决于手中几个楼盘的销售情况。但如果某家房地产企业规模足够大,项目足够多,那么每年的房屋销售是平稳的,平滑的,并且平时的物业经营也有稳定收入,那么就慢慢可以视为是稳定的赚钱能力。

  再如电影公司,起步阶段,突然有部电影作品大卖(可以视为卖资产),一大笔现金流进来;第二年的电影没拍好,票房不行,几乎没现金流了。这就造成公司盈利极其不稳定。但如果电影公司壮大到如迪斯尼,其IP价值很高,即使没有好电影出品的年份,该公司通过销售各种IP衍生品,也能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就不再是卖资产模式,而是稳定的赚利。

  银行会喜欢哪种现金流?

  理论上,银行“理应”喜欢第二种现金流。它是企业未来经营的盈利的变现,只要企业经营不出现严重问题,现金流是可持续的。但毕竟未来可能会有不确定性因素,谁也不敢保证未来现金流预期是绝对可靠的,也怕其他意外发生,所以银行有时会要求企业提供抵押品。但注意,这里,未来现金流是第一还款来源,抵押品是第二还款来源,用以防止意外发生。

  延续上面的例子。摄影师贷款,以设备为抵押,但是还款来源是其稿费,而不是相反。

  但现实中,我们的银行经常把第一、第二还款来源颠倒过来的。一个企业,抵押品充足,我就给你放款,不管你经营现金流如何。我们曾经戏称,这哪是开银行,这分明是开当铺。

  最为典型的就是地方政府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此处贷款为广义,包括信贷、非标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本身盈利非常糟糕(很多是公用事业,本身也不该高盈利),其债务的还款来源就是地方政府未来的卖地收入。房地产开发企业也类似(大龙头除外),其还款来源就是那几个楼盘的销售。

  这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还要包括主业不是房地产,但融了大笔资金去开发楼盘的企业。这种企业被房地产拖垮的案例实在太多了。

  以资产变现为还款来源的放款,最担心的就是资产价格暴跌或变现能力变差。楼盘和土地的销售,是房企、地方政府的主要还款来源。所以,一旦房地产销售出现问题,那么房地产开发企业就收不回资金,更不会有钱去新拿地。于是,地方政府卖地也成问题了。两个还款来源都成问题了。

  这就是目前我们银行业所面临的情况,若不处理,有毒资产的毒性可能爆发。

   两个债务置换

  前面述及,平台贷的方法,就是找省级政府帮还;房开贷的办法,就是促进房地产销售,把楼盘变现,从而还上债务。

  本质上,这两个方法,都是把“变卖资产偿还”的债务,置换为以“未来经营现金流偿还”的债务。所以,虽然债务不可能立马还清,但至少,让银行放款回归到了的正常轨道,即把第一、第二还款来源的次序,矫正了。

  地方债置换,很多是县市级政府以平台公司的名义举债,以其税收收入根本还不上,只能卖地偿还。但现在土地卖不动了。置换为省政府发行的地方债券后,以省政府财政收入为偿还来源,稳定性更强,对卖地的依赖性大幅下降。当然,既然风险更低了,那么银行利息收入也要下降,这才匹配。又想没风险,又想收益高,天底下没这样的好事。

  房开贷也是一种“置换”,即居民购房,从银行申请了按揭贷款,把钱付给开发商,开发商再把钱还给银行。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大致地,是房开贷款“置换”成了个人按揭贷款。按揭贷款的偿还来源,是购房者的未来收入(也就是个人未来的赚钱能力),肯定比房开企业卖房收入更加稳定,所以风险下降。同样,风险下降,收益率也会下降的。

  所以,通过两种置换,有毒资产置换成了风险更低但收益率也更低的资产,由省政府、个人的未来现金流偿还,更加稳定。政策当局希望看到的是,这种置换能够加快推进,从而降低银行去除有毒资产,降低风险。

  当妈的希望孩子健康,不要吃垃圾食品。可是,熊孩子并不懂事,竟然还有觉得垃圾食品好吃舍不得放下的。

  据媒体报道,近期有些银行对地方债置换一事产生抵触,因置换会导致其利息收入大幅下降……

  毫无疑问,基于上述逻辑,在有毒资产获得有效释放前,类似化解地方债务压力、帮助房企去库存的政策,还会继续出台。让我们继续观察其效果。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CFA持牌人,曾供职于浙商证券、光大证券研究所,担任金融行业分析师,2015年7月加盟东方证券研究所。)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秦婷 SF165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资产 债务置换

推荐阅读

首日表现优异.猴年牛股多多

美国散户根本不是死于注册制

2016年春节回乡见闻总结

A股躲得过欧美的蝴蝶效应吗

e租宝后中国互联网金融何处去

欢迎发表评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

作者简介:王剑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CFA持牌人,曾供职于浙商证券、光大证券研究所,担任金融行业分析师,2015年7月加盟东方证券研究所。

新浪微博

最新文章

杨幂是新三板女首富?不靠谱老男人交友网站要上新三板2016全球宽松根本停不下来央行维稳人民币的决心被认可信用卡滞纳金是不是魔鬼

热文排行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

微博关注

投稿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中国房地产泡沫应该不会溃破

老艾侃股:首日表现优异 猴年牛股机会多多

为什么今天的香港是会这样?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e租宝事件后中国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